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林新闻 >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西林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2015-07-20 09:14:4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宝福 田维鹏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同时旅游业也是富民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西林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县份,如何利用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同时旅游业也是富民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西林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县份,如何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强县,促进西林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西林当前需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西林实际,对如何发展西林的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
    一.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与西林县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加上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茅草屋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景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西林县的生态观光旅游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又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西林县生态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西林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潜力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边缘结合部,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通道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气候条件优越。西林地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霜寒,气候宜人,四季常青。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西林县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1C,年降雨量1034.8毫米,一年四季均可游览。
    2.水文资源丰富。西林县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是神秘而古老的驮娘江,纵贯西林县,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3.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西林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西林县是山林生态大县,植被条件优越,(全县植被覆盖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76%,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2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0种;野生动物有4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2种。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
    4.历史文化悠久。西林是句町古国政治经济中心区域所在地,是清朝一门三总督的发祥地,地方民风民俗丰富多彩,人文风情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县内现存有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宫保府,有“西林教案”遗址、铜棺铜鼓出土遗址、句町祭祀坛等文化遗址,另外,西林的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5.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西林县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布依等15个民族,民族风情独特,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各个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壮族的壮剧和“欧贵”文化、罗汉舞、牛头舞、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铜鼓舞等。而且在生活、婚俗、饮食、居住、葬礼等民间习俗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6.经济社会环境良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县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条件。
    7.旅游区位优越。西林县地处桂西边缘,是桂、滇、黔的结合部,具有“一肩挑三省”美誉,县境东连田林县,北接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毗邻贵州省兴义市,西临云南省罗平、师宗二县,南临云南省邱北、广南、富宁三县。尤其是西林处于昆明石林、罗平油菜花、马岭河大峡谷、黄果树瀑布与百色红色旅游的中心地段,从旅游的角度看西林,西林是极佳的旅游“金三角”地带,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全县交通通讯便利,随着南宁—昆明、百色—隆林等高速路的建成通车,百色—西林二级路的建成使用,以及西林—罗平、西林—广南二级油路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加强西林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客源市场和西南地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联系。
    三.西林县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生态旅游业虽有较大发展,但与生态旅游资源大县的地位太不相称,与“旅游经济强县”还有较大差距,与省内外一些同类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态势相差较远。我县生态旅游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1.思想认识不够。一部分人对发展旅游在认识上还有差距,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对旅游在县域经济中的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片面。一提到发展旅游,就认为是旅游部门的事,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二是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西林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没有高的品位,人文景观没有大的名气,对发展旅游业缺乏信心。三是急功近利。一些人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已致有的旅游景点、有的珍稀物种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
    2.旅游产品总体档次低。近几年来,我县旅游虽招来了一些商,投了一些资,开发了一些景点,但至今还没有培育出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目前,我县对外开放的景点普遍存在“散、小、弱、差”问题,市场竞争力非常有限。一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鲜明。一些山水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二是旅游产业链短。景点比较松散,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游客享受不到 “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消费很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力不强。
    3.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规划是龙头,是旅游保护、开发和发展的指南针。我县原有的旅游规划,没有经过旅游规划专业人员的指导、论证,其科学性有待商榷,迫切地需要一个由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员编制的旅游规划,以便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蓝本。
    4.旅游发展资金短缺,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是制约旅游发展的最根本因素。由于我县经济发展属于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发展旅游产业所必需的资金难以筹措,县级财政投入资金有限,资金的缺乏使得资源开发难度加大,没有形成良性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因而向上争取旅游发展资金的份额较少,致使一些重要文物、遗址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5.基础设施不配套,综合服务能力弱。由于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硬件不“硬”。一是交通不顺畅。道路等级低,通达力不够,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差。二是服务功能不完善。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育不够健全,与旅游景点开发相配套的水、电、交通、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配套性差;旅游餐饮设施档次不高,类型较少。
    6.发展环境不优,开发建设速度慢。在政策层面上,我县虽出台了一个很好的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支持和服务旅游业的大氛围尚未形成,软环境不“优”。一是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没有成立由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旅游协调指导委员会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协调难。二是政策措施不健全。我县现已开发的生态山庄,由于政策措施不配套,存在管理缺位或不到位现象,造成一山多主、管理体制不明、隶属关系不清,导致有的景区投资商已多年取得了开发经营权,但就是不愿投入,粗放经营,停滞不前。有的景区存在权属者与经营者的矛盾,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措施协调,影响了景区开发建设的速度。
    7.宣传促销效果不明显,客源市场小。近年来,我县旅游在宣传促销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一些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旅游产品定位不够,没有一个真正喊得出、叫得响、感染力强、体现西林个性的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其次是宣传造势整体性、全局性意识不强,各景区景点缺乏共创品牌、联手促销意识,配合不够,力量分散,主题不明,效果不佳。第三是在强势媒体做广告的少,就是本县的宣传媒体也是做商业广告的多,做旅游宣传的少。第四是旅游宣传资料过于简单肤浅,没有充分挖掘各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背景,宣传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我县旅游知名度不高。
    8.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县旅游管理队伍薄弱,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少既懂旅游经济又懂旅游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营销人才和有市场头脑的经纪人,策划、开发、管理等水平有待提高。
    9.我县没有专业的旅游产品开发企业,旅游产品几乎是空白,这也降低了我县旅游业的吸引力。
    四.加快西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实现“十、百、千、万”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生态观光旅游区.“百”,即:兴办1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千”,即:全县生态旅游产业安排1千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万”,即:每年全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

    (一)旅游发展定位:突出生态,“错位”发展。
    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产品的市场定位。西林县山川秀丽、环境幽美、民风淳朴、资源富集、区位优越,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理想宝地。要按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将西林文化底蕴与秀美山水融汇起来,找准西林生态旅游业的定位,科学开发,错位发展。从区域定位看,要把西林建设成为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区域;从产品定位看,重点发展:一是自然生态度假旅游。利用西林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把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入传统的风光旅游,发展具有观光、休闲、疗养、娱乐等功能的旅游活动。二是森林生态旅游。利用西林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结合开展体育健身、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开发具有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森林科考、森林观光、登山野营等功能的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要。三是农业生态旅游。西林农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可利用梯田、连片沙糖桔、贡柑等桂西特色水果、茶山、冬季观赏农作物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四是文化生态旅游。从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深入挖掘西林文化底蕴,逐步开发民俗风情、民间节庆等活动,重点抓好“欧贵”、北路壮剧、龙崖外等民俗风情的开发与包装,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生态文化旅游。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入,重点推进。
    要加大财政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设立县旅游发展基金,整合各部门资金,有序推进旅游开发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中外投资者和民间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满足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严格按照规划的基础上,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受能力范围内,逐步完善交通、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线路网络对接策略,增强生态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交通通达性,把西林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的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共享的联运旅游市场。积极推进带动作用显著的那劳宫保府景区、驮娘江生态文化风情旅游带等项目的建设力度,打造几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重点旅游项目,从而实现西林旅游“零”的突破,促进西林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旅游开发需投入大量资金,要按照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大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通过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多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提高景区开发、保护、管理水平。
    (三)旅游线路设计:拓宽区域,“借景”设计。
    虽然我县生态旅游发展有潜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我县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谋划阶段,旅游产品优势还未形成,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因此,要跳出区域界限,放大旅游区域概念,“借景”设计,创新组合旅游线路,开展旅游跨区域合作,是推进我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着力点。首先要加强与云、贵的联手合作,借线、借路、借景,即与相邻或相关的县(市、区)共同设计多样化的新线路,以形成最佳组合,或者将自己融入他人已有的线路之中,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同享,长短结合,互促共进的多赢结果,共同拓展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其次,线路要与定位吻合,要结合西林旅游资源特色、特产、特点,优化线路环境,丰富线路中的文化内涵。如驮娘江生态文化风情游,在线上布点,让游客既可以游览“西林教案遗址”、宫保府、句町祭祀坛、铜棺铜鼓出土遗址、句町古镇等历史景点,又可以领略 “欧贵”婚俗、北路壮剧、芦笙舞、龙崖外、度戒、盘王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田园风光游:在线上铺面,让游客欣赏驮娘江优美的自然风光,观赏万亩油葵、桂西特色水果基地及王子山万亩茶谷,让游客体验以“进农家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征的“农家乐”和“乡村游”韵味。
    (四)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创建环境,“借脑”引智。
    人才是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开发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旅游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策划的旅游高级专门人才。同时,积极借脑引智,借用社会专业机构人才力量,主动与高等院校“联姻”,通过委托培训、院校推荐、组织考察、岗位测试等方式,大力引进引进一些懂经营、善策划、会融资的专业人才。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 等多种方式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切实提高旅游整体接待服务水平,造就一批支持、热爱旅游事业和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生态旅游经营团队,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旅游项目打造:群落开发,重点打造
    西林旅游应重点打造生态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格局,以“句町古国文化”、那劳“宫保文化”、自然生态风光三大板块为主线,重点打造“句町古国文化节”、“宫保文化”、驮娘江景区。实施旅游产业政府主导战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大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营造舒心的旅游环境,初步树立西林旅游品牌,提高西林旅游知名度,从而促进社会资本向我县旅游项目流入,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突破,进而以驮娘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1、那劳“宫保文化”产业群落
    加快建设以宫保府为核心的游览为中心,形成西林教案纪念馆、那来“欧贵”壮族婚俗文化体验区、宫保风情岛、油葵、油菜观赏基地、斗皇摄影基地等项目互补的格局。
    (1)西林教案陈列馆。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加大西林教案相关遗迹保护力度,整理西林教案历史资料,在那劳选址建设西林教案陈列馆,复制张鸣凤审判马神甫场景,制作张鸣凤雕像,陈列张鸣凤的功绩等。
    (2)宫保府景区。完成宫保府景区的详细规划,修复宫保府古建筑群原有风貌,开展搬迁周边影响古建筑物风貌和参观的民居工作;按规划进行景区内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努力打造国家4A级景区。
    (3)宫保风情岛。协助和引导项目业主把项目建设好。
    (4)斗皇摄影基地。利用斗皇村河岸连片梯田的优势,鼓励、扶持群众开展秋冬种生产,利用秋冬闲田种植油葵、油菜等可观赏性高的物种,供专业摄影师、游客摄影。
    2、“句町文化”产业群落
    (1)从普合开始打造“句町文化”,在普合建铜棺铜鼓陈列馆,复制铜棺铜鼓放入其中,同时陈列出土的相关文物,收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
    (2)在普合建句町祭祀坛,同时拟定每年农历四月举行一次大型的句町祭祀活动,吸引中外游客。
    (3)在普合恢复修建古码头和望江亭。
    (4)按“句町文化”元素设计,对普合街道两边的建筑物进行立面改造,营造浓厚的句町文化气息。
    (5)按“句町文化”元素设计,分期分批对县城街道两边的建筑物进行立面改造,首先对迎宾路、河堤路、新西路等道路两边的建筑物进行立面改造,逐步使县城打造成句町古都或古镇,营造浓厚的“句町文化”气息。以后逐步将“句町文化”式建筑物推广到其他乡镇,让全县充满句町古国文化气息。
    (6)把句町文化节艺术节晚会节目中的精品节目精选出来,不断补充完善,创一台精美的句町文艺晚会,演示给游客看,以丰富游客的游览内容,同时又提高地方收入。
    (7)建造句町古城旅游产业园(区)。在县城周边选择一块大约150亩的空地作为园区建设用地,园区包括句町古都景区、句町文化广场、句町商业区、句町主题社区等,句町古都位于园区中央。句町古都景区包括句町王大殿、句町后殿、句町国议事广场(句町表演舞台)、句町都城墙等建筑。
    (8)加快县城街道句町化命名进程,打造句町品牌。
    3、主题村落产业群落
    村落产业群落主要以自然生态和民风民俗相结合。加快建设新寨万亩橘子采摘园、新丰布依山寨、新民苗族歌舞体验区、渭徕瑶族民俗体验区等项目。
    (1)那来壮民族文化体验区。突出“女儿国”特色,深度挖掘、包装女娶男嫁的“欧贵”婚俗文化,形成“欧贵”文化展示、“欧贵”歌舞表演以及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 “欧贵”婚俗节目;培训那来屯群众,使群众了解、掌握我县北路壮剧、祭牙皇、龙涯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技巧,把那来屯打造成为我县民族、民俗文化展示的大平台;在天赐天然绘画原料厂设置天赐天然绘画作品展示厅,游客体验天赐天然原料绘画室等项目。
    (2)新寨万亩橘子采摘园。加强对大河村新寨屯种植的贡柑、沙糖桔等桂西特色水果生态化、无公害化种植技术指导,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加大新寨屯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境卫生,引导和指导农户建设农家乐旅馆,把新寨屯打造成摘果、吃果、休闲娱乐的农家乐景点。
    (3)新丰布依移民新村。新丰的房屋改造要突出“农家”风格,要具有民族特色,建议按那岩建筑风格在新丰半岛兴建20座杆栏式建筑;对布依族传统民族工艺品进行精品化提升,开发民族旅游纪念品;定期举办布依族泼水节、三月三歌节、舞狮子、端午独木舟比赛等节庆活动,建议将龙崖外放到新丰来演示;同时号召新丰家家户户种贡柑、沙糖桔、草莓等水果,供游客采摘。
    (4)新民苗族古寨。建一个具有苗族特色的进寨大门,对新民屯后坡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设立一个小型跳坡场供开展跳坡、芦苼舞与月琴等表演;开发苗族服饰、刺绣、银饰品等手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苗族风味辣椒骨、豆腐乳、羊瘪汤等民族美食。
    (5)渭徕魅力瑶寨民俗风光游。建一个具有瑶族特色的进寨大门,充分利用渭徕老寨地处瑶山,四周原始森林环绕的自然景观,建设具有瑶族风格的瑶族民居,打造瑶族盘王节、度戒等民俗,让游客亲身体验大瑶山原始、生态的民族风情。
    (6)土黄电站自然风光游览区。建设土黄电站游览区始止点的码头等基础设施,游客可乘船或游览两岸自然风光,打造土黄电站自然风光生态游览区。
    (7)万亩油葵、油菜花观赏带。在那劳、普合、八达镇的平用、土黄大力发展秋冬种,主要连遍种植油菜、油葵,打造油葵、油菜花观赏带。
    (8)王子山森林度假景区。充分利用王子山葱郁的森林资源、规模茶山开发生态旅游,主要建设古障通往茶山景区的道路、景区大门、停车场、游客中心、登山游览步道、观景台、驻足点、品茶长廊等基础设施,开展采茶、制茶、茶艺展示及品茶等旅游活动;在王子主峰核心区辟建原始狩猎区,营造原始狩猎场景,配置弓箭、长矛、掷球、棍棒等原始狩猎工具,在疏林草地配置野外活动帐篷,增设野营基地的各种娱乐性项目。
    (9)那岩古木寨景区。主要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景区大门、停车场、游客中心、游览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深入调查、整理那岩一带的历史故事(高山古国——句町国的传说、解放初剿匪事件),为寨子的开发奠定“文脉”基础;挖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项目、餐饮、民族服饰、织布等,提高旅游附加值;按照国家有关家庭旅馆的设施标准进行农家旅馆改造中,使之符合旅游接待的要求。
    (10)万峰湖景区。西林万峰湖主要建设地点为鲁维,主要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景区大门、停车场、游客中心、游览步道、钓鱼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湖滨娱乐区,主要娱乐项目有“西南古代三国水上娱乐”、“现代水体娱乐运动”、“湖边垂钓”等娱乐项目;在浅水区辟建原始捕鱼区,配置结构简单的小木船、捕鱼网及西林当地特色的渔具供游客玩乐。
    (11)农家乐旅游。完善提升我县农家乐设施,开发划船区、垂钓区,让游客自选其乐;鼓励各农家乐经营主种植特色水果、蔬菜等农作物,让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对群众进行壮族山歌舞蹈培训,策划编排文艺节目,白天根据游客需求,随时给游客表演,晚上20:00- 21:30作为固定表演或举行篝火晚会,丰富新村夜生活,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结合壮族每个月的节日搞民俗活动,比如冬天打陀螺等,每个月有每个月的主题,利用每个月的节日主题来办。晚上还可以参与表演竹竿舞、板鞋舞等民俗活动,其他项目还有:荡秋千、抛绣球、动物决斗表演、脚踩高跷、放飞风筝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游戏项目;制作孩子们好奇的“手摇水车”、“稻草人”等劳动工具,使孩子们体会劳动乐趣,在劳动中得到锻炼,更增加了孩子们课外知识;平时也可以搞推磨、舂米、舂糍粑等农村生活民俗活动,也可以让游客体验耙田,可以分出一块田,面积不是很大,两三分地即可,随时准备好犁、耙、牛等生产工具,让游客穿上蓑衣,戴上斗笠等体验农业生产带来的乐趣,让游客拍照留念等活动;在果园里养鸡并让鸡在里面下蛋,让游客到果园里捡蛋后购买,买到真正的原生态绿色环保蛋。还可以通过让游客认养鸡、鸭、鹅、猪等家畜,交给农户管理或是认养费用,到一定的时间,比如年底来认领等;游客也可以搞果树认种养等,只要交一定的护理费即可;还可以借鉴各个时期我国的生产生活状况来搞,比如可以借鉴解放初期土改前的记工分形式,可以通过办卡的形式,在卡上记分,积够一定的积分就可领取相应的实物等等形式,通过变换角色来搞,让游客感受到趣味无穷。
    (六)旅游营销策划:科学规划,整体推介。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在《西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生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要成立由县旅游局、文体局、财政局、住建局、国土局、交通局、林业局、卫生局、商务局等部门及重点景区所在乡镇组成的生态旅游发展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做好旅游开发、建设用地规划、生态资源保护、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在开发过程中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设计,总体推出,分期开发,构筑我县旅游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要强化旅游一盘棋思想,坚持统筹策划、统一包装、整体推介原则,集中整合各景区景点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优势互补的态势,集中力量向外宣传推介。要创新宣传推介手段,通过各旅行社的散客平台、集散中心,互联网(如博客写手),新闻报道,或通过重大专题活动、节庆活动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时机(如黄金周前),在客流量大的商贸市场、会展中心、城市社区、学校团体、社会服务性组织(如户外活动俱乐部等)等发放资料,进行推介。
    (七)旅游发展保障:政府主导,完善配套
    1.加强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宾馆、酒店等旅游接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客商新建或改造现有宾馆、酒店,形成高、中、低档结合,品种相对齐全的旅游接待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游客不同的需求。
    2.加快旅游人才引进培训
    (1)加强对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参加百色市旅游局组织的各类考察、业务培训,增强旅游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开拓视野。
    (2)从今、明两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聘3——5名具有导游资格证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县旅游局。目前我县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极缺,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充实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3)每年由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与县旅游局组织一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对象为西林各大酒店、饭店的经营管理人员与服务员,提高其业务素质,树立西林文明礼貌的窗口形象,为游客营造舒心的住宿环境。
    (4)在那来、新丰、新民、渭徕、那岩等乡村旅游点各建立一支民俗表演队,并由县文化局培训民俗表演队,掌握各自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表演技巧。
    (5)每年从初中、高中毕业生中选择一批热爱本土文化、热爱旅游、综合素质高的本地毕业生,鼓励他们进入各类旅游专业学校深造,为西林造就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导游、旅游人才队伍。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完成宫保府景区、句町古都产业园、普合句町文化景区、句町祭祀坛、渭徕瑶族民俗体验区、那来“欧贵”婚俗文化体验区、新丰布衣壮寨、新民苗族歌舞体验区、王子山森林度假景区、那岩古木寨景区、万峰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鲁维乡村旅游点等景区(点)的详细规划,编写各景点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心包装项目,加大宣传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途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或个体客商到西林来投资兴办旅游企业(公司)。
    4.定期举办旅游节庆活动
    定期举办句町文化艺术节、三月三歌节、泼水节、端午独木舟比赛、句町王祭祀大典等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扩大西林旅游知名度。
    5.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1)加强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周边省、市、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西部旅游联盟,借助他们的经验、资金与技术来推动西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快西林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引进社会资本,注册成立西林句町旅游社,由旅游社与周边省份旅行社加强合作,联手开拓客源市场,助推西林旅游产业的发展。
    (3)在西林八达至八书二级公路沿线利用秋冬闲田种植油菜、油葵等观赏性高的农作物,种植面保持在公路沿线秋冬闲田总面积80%以上。
    6.持续开展宣传促销
    (1)实施差异化与无差异化相统一的市场开发战略,努力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多渠道、多途经、多形式开展可持续的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西林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3)纵向沟通,横向合作,整合资源,努力构建宣传促销网络体系。
    7.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1)创造宽松的旅游政策环境。在旅游开发、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
    (2)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把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和优化环境相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3)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增强公民人际交往的友好感情和文明意识,加强治安管理,切实维护好、管理好景区的各种旅游设施,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为西林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进一步形成共识,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社会环境。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西林旅游的认识,形成全县上下都关心西林旅游、扶持西林旅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有效地推动与促进西林旅游业的发展,西林旅游业的前景将是光辉灿烂的,西林旅游业将蒸蒸日上,西林旅游业将成为西林经济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西林县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情况下西林的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在发展生态旅游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走出一条独有的路子。西林的生态旅游发展,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就能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以后,西林县生态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将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黄韦平 编审:何 飘

上一篇:西林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
下一篇:农村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初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