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林新闻 > 今日西林 > 正文内容

知西林事 说西林话 做西林人

—记中国能建派驻广西西林县挂职副县长朱雁林

2016-03-29 09:14: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何英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从广西南宁市到西林县,从繁华到偏远,从2013年8月至今,两年半的时间,年逾不惑的朱雁林足迹踏遍了西林县的大村小屯。知西林事,说西林话,做西林人,他一直找寻着一条适合西林自身发展的脱贫路。  尽管

朱雁林(左一)在中国能建帮扶的央龙屯道路硬化项目现场
  庞勇/摄

从广西南宁市到西林县,从繁华到偏远,从2013年8月至今,两年半的时间,年逾不惑的朱雁林足迹踏遍了西林县的大村小屯。“知西林事,说西林话,做西林人”,他一直找寻着一条适合西林自身发展的脱贫路。

“尽管仅在西林工作了两年半,但却是我人生历程中最丰富的、最具存在感的经历,将自己的潜能释放出来,补足短板,不断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赴京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作为典型代表交流发言的朱雁林,2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结缘西林  求真务实助脱贫

2012年,中央出台文件要求央企结对帮扶贫困地区。刚成立不久的中国能建积极响应中央要求,在公司内部遴选吃苦耐劳、能力优秀的干部。任职广西水电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的朱雁林,因各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不二人选。

那时的朱雁林,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母亲老弱有病,爱人要出国访学,小孩刚上小学。”尽管有顾虑,但在朱雁林看来,困难总是暂时的,简单收拾了行李,2013年8月,他按时来到西林县报到。

到了西林县,朱雁林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贫困。这个素有“广西省尾”之称的县,总面积3020平方千米,总人口1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贫困人口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远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

“最直观的感觉是西林的路,尤其到了村屯,很多都是土路,一遇到下雨天,泥泞难行。”朱雁林说,“有时最头疼的就是下乡,烂泥路根本无法走车。”

困难当前,朱雁林脱贫的志向愈加坚定。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情况,他主动“换位沉底”,深入偏远村落,同吃同住、调研摸底,寻找脱贫致富良方。那段时间,不管是田间地头、茶园果林,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挂职不满半年的时间里,朱雁林就做了几件事情,赢得了西林县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中国能建派出了一员虎将”。

为落实中国能建扶贫西林项目,朱雁林登上海拔1200多米的九龙山现场勘察,徐徐凉风让市场嗅觉敏锐的他迸发了一个念头“何不发展风能”?

借助中国能建的行业优势,他积极牵线搭桥,在很短的时间内促成一家特大型能源央企与西林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这可是西林建县以来的最大投资项目,朱雁林求实务、干实事的名声一炮打响。

还有一次带队去外地考察一个项目是否有引进西林的价值,环境很恶劣,朱雁林不小心摔断了右手中指的掌骨,打上夹板,缠上绷带,还是奔忙在扶贫一线。5次主持召开县直有关部门与乡、村各级组织的建设协调会,6次深入现场督察解决问题,硬是把中国能建扶贫西林县的第一批3个项目,即央龙村中心小学改建、平老屯人畜饮水管网改造以及央龙村卫生室改造建设高质量落地,朱雁林的执着、敬业、能吃苦赢得了西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因地制宜  绿色产业为先导

西林素素有“中国沙糖桔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桫椤之乡”的美誉,但百姓却“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经过深入调研,朱雁林认为,没有龙头产业的带动,只是农民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很难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为此,他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西林有16万亩沙糖桔,是脱贫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家里种有一亩沙糖桔就意味着脱贫。”朱雁林说。从组织召开沙糖桔产业高峰论坛,到引进标准化种植龙头企业,再到引进第三方提供技术服务,为扶持西林沙糖桔做大做强,朱雁林做了大量工作。 

西林有11万亩原生态茶叶,尽管体量不小,但却没有形成产业,“手工作坊式加工做法,就有200多家,没有形成品牌,销路成了问题。”

朱雁林广泛动员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帮忙,成功对接专做茶叶出口的公司,“送选的12道茶样,入选了10道”。去年9月该公司已决定在西林建厂。

“西林茶叶已经不愁销路了。”朱雁林欣慰地说,“茶农们排着长队送茶,以前卖了茶打欠条,现在只要农残检测过关,直接现金支付。采茶季是每年3月中下旬到11月,一家种有10亩的茶园,按每天采茶收入200元算,一个月采茶20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一下就能脱贫。”

而且新能源项目也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测风工作,项目筹备有序推进。若该项目建成投产,每年直接税收就有几千万元。同时,通过发展风电,也可将西林的旅游业带动发展起来。”朱雁林的心中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心系教育 出色工作赢肯定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朱雁林还非常重视西林教育,在西林扶贫,最大的困难不是缺项目缺资金,而是落后的观念。

有一次,朱雁林下村视察危房改造项目,看到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帮工盖房子,孩子眼神中充满迷茫、无助,这给自己的触动非常大。此后,他多次过问教育局和所在乡、村,督促政府部门严格监督履行《义务教育法》。在县里的会上,他直接表态:“吃住学校都解决,其他的如穿衣和学习用品等,如果没钱买,可以直接来找我,无论如何最低9年义务教育也要完成。”他一直致力于在县里和中国能建之间建立起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机制。很多人不知道,朱雁林自己还资助着3个贫困孩子上学。

自从挂职西林,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朱雁林颠覆着西林人的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市场主体。不管是在县委常委会还是政府常务会上,大家都特别爱听朱副县长发言,“每次发言,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二三,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既直击要害,又有针对举措。”与之共事的同事这样评价道。

“他身上始终有一股冲劲、一种热情,敢于担当,把中央企业的一些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展现给我们,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在班子中树立了榜样。”西林县县长欧阳可爽评价朱雁林。

朱雁林挂职期间,2014年8月,因工作出色,挂职期限已满的朱雁林被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继续留任;2015年1月又被增补为县委常委,分管工业、交通、招商引资、农村金融改革。前后两任县长都希望其在挂职期满后能继续留任西林县。

两年半的挂职生涯,让朱雁林深深地爱上了西林这片土地,正如他所说,“对西林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今后不管我人在哪里,西林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责任编辑:

上一篇:西林“普法夜市”构筑法制宣传合力
下一篇:西林县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分享到: 收藏